3D 打印进入 “纤维时代”: 连续长丝制造CCF技术重构制造业逻辑,预见下一个万亿赛道 | TCT 亚洲展xTCT深圳展行业科普
在 3D 打印的材料挤出家族中,连续长丝制造(Continuous Filament Fabrication,CCF)技术正以独特的 “纤维增强” 思路,为零件赋予更强生命力。它突破传统 3D 打印纯塑料成型的局限,将连续长丝(如碳纤维、玻璃纤维 )与塑料基体融合,借逐层挤出沉积,打造兼具轻质与高强度的复合构件。而聚焦全球增材制造前沿的TCT 深圳 3D 打印展 ,更是解码 CCF 技术、见证其重塑行业的最佳窗口,带你领略长丝编织的制造新可能。
一、CCF 技术:给 3D 打印装上 “纤维骨架”
(一)技术本质:纤维与塑料的 “协同成型”
传统材料挤出(MEX)技术以纯塑料丝材为原料,零件强度有限,难以承载复杂工况。连续长丝制造(Continuous Filament Fabrication,CCF)技术让塑料丝(细丝)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使其变得可塑化,然后通过喷嘴单元逐层地沉积在已经放置好的增强纤维周围。这种逐层的局部选择性投放使得增强纤维与塑料基体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了零件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连续长丝制造CCF技术工作原理:从长丝熔融到复合成型
塑料丝材的加热与塑化:在CFF过程中,塑料丝(通常为热塑性塑料,如聚酰胺、聚碳酸酯或特定配方的树脂)通过喷嘴单元被加热至熔融状态。
选择性沉积:熔融的塑料通过喷嘴被精确地沉积在构建平台上的特定区域,通常是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
增强纤维的沉积:在塑料丝材沉积的同时或之前,连续的增强纤维(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被沉积到构建平台
层叠构建:通过逐层交替沉积塑料丝材和增强纤维,构建起具有特定形状和纤维方向的三维增强塑料结构。
固化与成型:塑料丝材在离开喷嘴后迅速冷却并固化,将增强纤维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形成复合材料层。
连续生产:由于增强纤维是连续供应的,CFF技术能够实现复合材料零件的连续生产
CCF/PEEK复合材料打印及测试流程示意图
二、CCF 技术的核心优势:五大维度突破性能边界
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技术对比中,CCF 技术凭借五大优势,成为功能零件制造的 “实力担当”:
(一)强度质的飞跃:“纤维骨架” 的赋能
连续长纤维的引入,让 CCF 零件的拉伸强度、模量 实现量级突破。以碳纤维增强尼龙为例,拉伸强度可达纯尼龙的 3 - 5 倍,模量提升 4 - 6 倍,接近金属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却仅为其 1/3 重量,完美适配 “轻量化 + 高强度” 需求(如航空航天结构件、无人机机架 )。
(二)设计自由度高:“按需增强” 的定制化
纤维铺放系统支持纤维角度、密度、路径 的精准控制,工程师可根据零件受力分析,“量身定制” 纤维增强方案。比如自行车车架,在应力集中的横梁区域铺设 45° 交叉纤维,在立管区域采用 0° 单向纤维,让零件强度分布与力学需求完美匹配,突破传统制造 “均匀增强” 的局限。
(三)材料兼容性广:“纤维 + 塑料” 的多样组合
CCF 技术支持多种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 )与热塑性塑料(尼龙、PETG、PEEK )的复合。不同纤维 - 塑料组合,可赋予零件差异化性能(如碳纤维 - PEEK 耐高温、玻璃纤维 - 尼龙低成本 ),覆盖从消费级到高端工业级的应用需求。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材料专区,多样的 CCF 丝材组合,诠释了技术的 “材料包容力”。
(四)制造成本可控:“增材 + 增强” 的性价比
相比传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如预浸料模压,需昂贵模具 ),CCF 技术无需开模,设备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 1/5 - 1/10 。且连续纤维丝材价格亲民(如碳纤维增强尼龙丝材约百元 / 公斤 ),适合小批量、定制化零件生产,让 “纤维增强复合制造” 不再是高端领域的专利。
(五)生产效率优势:“逐层沉积” 的快速响应
CCF 技术延续材料挤出 3D 打印的 “快速成型” 特点,从数字模型到零件,几小时即可完成。相比传统纤维增强零件的 “设计 - 制模 - 生产” 长周期,CCF 技术可实现 “当天设计、当天打印、当天测试”,加速产品研发迭代(如汽车零部件的快速原型验证 )。
通过micro-CT观察CCF/PA6复合材料的典型形貌:a)样件的整体微观形貌b)在某一处重建的横截面内部形貌
三、CCF 技术的行业渗透:五大领域的 “强度革命”
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应用案例库中,CCF 技术已深度赋能五大行业,重塑产品性能边界:
(一)航空航天:“轻量化结构” 的关键支撑
航空航天领域对 “轻质高强度” 零件需求迫切。CCF 技术可制造碳纤维增强机翼蒙皮(减重 20% - 30%,强度提升 40% )、无人机碳纤维机架(集成复杂走线,强度满足高空作业 )。通过精准控制纤维铺放,CCF 零件可替代部分金属结构,助力航空装备向 “更轻、更节能” 演进。
(二)汽车制造:“定制化部件” 的性能升级
汽车制造向 “电动化、智能化” 转型,CCF 技术可制造碳纤维增强电池托盘(轻量化 + 高强度,保护电池模组 )、玻璃纤维增强内饰支架(低成本 + 高刚性,替代金属支架 )。对于小众车型、定制化改装,CCF 技术无需开模,快速制造高性能部件,缩短新车研发周期(从数月缩至数周 )。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汽车专区,这类 “定制化增强部件” 成为车企关注的焦点。
(三)机器人研发:“高负载关节” 的创新方案
机器人关节需 “高强度 + 轻量化” 以提升负载能力。CCF 技术可制造碳纤维增强机械臂关节(纤维按受力方向铺放,强度提升 3 倍 )、玻璃纤维增强末端执行器(低成本 + 耐磨,适配工业环境 )。借助 CCF 技术的定制化增强,机器人关节可实现 “小体积、大负载”,推动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性能突破。
(四)运动装备:“个性化器材” 的性能巅峰
运动装备追求 “个性化 + 高性能”,CCF 技术可制造碳纤维增强自行车车架(根据骑手体重、骑行习惯定制纤维铺放 )、玻璃纤维增强滑雪板(特定区域增强,提升抗冲击性 )。相比传统量产装备,CCF 定制化器材可适配个人运动习惯,将性能发挥到极致,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运动装备专区,备受极限运动爱好者青睐。
(五)工业设备:“耐磨易损件” 的寿命延长
工业设备中的易损件(如输送链、夹具 )需 “高强度 + 耐磨”。CCF 技术可制造芳纶纤维增强输送链(耐磨性能提升 5 倍 )、碳纤维增强工装夹具(轻量化 + 高强度,降低设备负载 )。通过纤维增强,易损件寿命延长 3 - 5 倍,降低企业运维成本,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工业设备专区,成为制造企业降本增效的 “新工具”。
四、TCT 深圳 3D 打印展:CCF 技术的 “产业助推器”
为何 TCT 深圳 3D 打印展是 CCF 技术落地的 “核心枢纽”?这三大价值,让技术与产业无缝对接:
(一)技术全链展示:从丝材到构件的完整生态
展会汇聚 CCF 设备商(如 Markforged、Desktop Metal )、丝材供应商(如 Stratasys、CRP Technology )、后处理服务商,现场演示 “纤维铺放 - 塑料熔融 - 复合成型” 全流程,展示不同纤维 - 塑料组合的 CCF 零件。观众可直观看到 “连续长丝如何赋予零件强度”,一站式了解技术生态。
(二)行业需求对接:痛点与方案的精准匹配
航空航天企业需要 “轻量化高强度构件”,汽车厂商寻求 “定制化增强部件”,机器人研发者探索 “高负载关节方案”——TCT 深圳 3D 打印展搭建 “需求 - 技术” 对接会,CCF 技术的设备商、服务商现场 “解题”,推动技术从 “实验室” 走进 “工厂产线”。
(三)技术趋势洞察:现在与未来的演进方向
CCF 技术如何突破 “纤维长度限制”(实现更长、更连续的纤维铺放 )?怎样拓展 “多纤维协同增强”(如碳纤维 + 芳纶纤维混合 )?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的 “增材制造论坛” 上,全球专家共同探讨。从丝材配方优化(更高纤维含量、更优界面结合 )到设备智能化(AI 纤维路径规划、在线监测 ),预判技术未来,为企业布局提供参考。
奔赴 TCT 深圳 3D 打印展,解锁 CCF 技术的 “纤维魔法”
如果你是航空工程师,想打造轻量化高强度构件;是汽车研发者,探索定制化增强部件;是机器人创新者,追求高负载关节方案;或是增材制造爱好者,想见证纤维与塑料的协同成型 ——TCT 深圳 3D 打印展 就是你的 “技术新阵地”!
来展会现场,亲手触摸 CCF 技术制造的纤维增强零件,看连续长丝如何在喷头下编织 “强度骨架”,听行业大咖解读技术在各领域的最新应用。无论你是技术实践者、行业决策者,还是创新探索者,都能在 TCT 深圳 3D 打印展中找到 CCF 技术的 “落地密码”,共同开启纤维增强增材制造的 “强度新时代”!
2025年9月10-12日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3号馆
深圳3D打印展会,与您不见不散!
免费登记参观,提前准备好参观证~
扫一扫登记参观吧
TCT Shenzhen 2025
时间与地点
9月10日 09:00 - 17:30
9月11日 09:00 - 17:30
9月12日 09:00 - 15:00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关于TCT深圳展】
与TCT亚洲展不同,TCT深圳展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市场,集中关注消费电子、模具制造、珠宝首饰以及牙科医疗行业,为这些行业提供包括原型件制作、复杂构件一次成型和定制化产品。您会在TCT深圳展发现更多、更具创新性和本土化解决方案,聆听来自行业终端用户和服务商的分享他们如何通过这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以增材制造为首的数字化制造技术革新浪潮,深度解析技术背后经济性等核心问题。